http://www.taiwannet.de/nichts/huse01l.jpg

http://www.taiwannet.de/nichts/sartre.jpg

http://taiwannet.de/levi%20strausse.jpg

http://www.taiwannet.de/postmodernist-Dateien/image004.jpg

http://taiwannet.de/201705_files/image017.jpg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

胡塞爾超越意向性

卡特存在與虛無

Claude Levi-Strauss結構主義

德里達Derrida後現代

亞德里亞海


胡賽爾超越意向性的有與無
20170718

超越意向性
歐洲文化的困境,就是不知如何由此岸過渡到彼岸.哥德的浮士德赤裸的描寫這一困境,康德的批判哲學也為這問題費盡心思,本體與現象總不能圓融的無間.現代物理學到發展,更使歐洲文化陷於困境。
胡賽爾為這歐洲學術的危機尋找岀路,他提出意向性Intentionalitaet的觀念,連接本體與現象,作為現象學的基石.他從批判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開始.胡賽爾認為:我思應有我思的內容,於是他提出noesisnoema的觀念,noesis是我思,noema是我思的內容.noesisnoema是永遠在一起的.noesisnoema攝成一條永不分離的繩索( Leitfaden),這個繩索超越到本體.於是意向性成了超越意向性,繩索成了超越繩索.超越意向性的繩索把古典哲學的本體與現象牢牢攝著.

結構理論
胡賽爾在這超越意向性的繩索上,建立他的結構理論.胡賽爾的結構理論包括物質界的構成、動物界的構成、精神宇宙的構成.對於這結構理論,胡賽爾到了晚年還是喫喫不捨,這表示胡賽爾對這理論的重視.胡賽爾怎麼會那麼重視結構理論呢?一般說來,知識的穩固性建立在人先驗的能力上.比如康德的知識論(純粹理性批判),便是建立在先驗感性、先驗知性上.康德的批判哲學偏重人的先天能力,而胡賽爾則抓住超越意向性,超越意向性當然也是先驗的.然而它不只包括了思想者的先天能力,超越意向性也包括了思想的內容,這思想的內容便是胡賽爾結構理論的內容.胡賽爾結構理論的內容如何,那是另一回事,然而他的遠見與用心確是遠矚高瞻的.

結構與解構
胡賽爾現象學的結構理論,當然是建立在邏輯理性的基礎上,然而後來的法國哲學,卻走上了反理性的路子.列維(Claude Levi-Strauss)的解構理論,DerridaLyotard後現代主義.無論是結構還是解構都是人思想的產物,不能把結構與解構規範到一個架構之下嗎?筆者的陰陽學理論便是嘗試著這種想法,我寫過一篇陰陽學與現代後現代主義簡說它的可能性.
胡賽爾的現象學以建立一種嚴格的科學為重點,他的學生海德格發現這種嚴格科學的困難度.便直接切入倫理學,以Dasein為起點,建立自己的存在主義.我們現在不說海德格,跳過海德格,我們現在要說法國存在主義沙特.因為沙特對超越意向性有不同胡賽爾的看法,非常有趣的看法,而這有趣的看法,標異著沙特存在主義的特點.

意向性的空與有
胡賽爾在超越意向性上建立結構理論那就是說意向性本身是有結構的沙特在柏林念過書學過現象學但在他有名的著作《存在與虛無》(etre e neant)卻說自我意識是虛無(neant)這到底是怎麼會事我們等下要來解析它我們先來看看沙特與胡塞爾的根本差別沙特認為胡賽爾的意識上有了內容就變成自為了哲學術語自為法文為etre pour soi,德文為an sich意識有了內容成了現象就不再是純粹的意識了 當意識上有了內容意識就不再自在了哲學術語自在自在的真正意思是物自體它的法文叫 etre en soi,它來自德文的 in sich沙特認為自我意識是虛無(neant)胡賽爾認為意向性本身是有結構的我們認為他們不同觀點的原因是沙特虛無(neant)的自我意識指的是物自體我思noesis的物自體類似佛學的我空我思的內容noema的物自體類似佛學的這個自我意識的虛無我空導致沙特自由(Liberte.)的觀念胡賽爾在超越意向性指的是現象學意向性是現象所以有結構

虛空與自由
胡賽爾在超越意向性建立結構理論他的真正目的在建立穩固的自然科學而沙特對自然科學並沒有特別興趣他在意建立自由的倫理學自我意識是虛無的是自由的沙特講自由有點相似佛學說的空性與解脫
沙特的自由理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選擇人生是絕對的自由人生可以完全的選擇在選擇時可以真誠的面對人生也可欺騙自己沙特用一個法文叫Mauvaise foi意思就是自我欺騙為了討好別人自我欺騙活得不真誠指的現實的世界一般人的選擇解脫是絕對的自由真誠的選擇是孤獨的選擇不在意周圍的想法不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沙特從理論上成了獨行俠
胡賽爾費了很大的力氣要連接現象與本體提出建立超越意向性上建立結構理論但似乎不能解決沙特自由倫理學的問題看來康德一開始就把現象與本體分開始是必要的然後在現象界與本體界各自建立自然科學與倫理學對西方哲學現象與本體的連接需透過邏輯是如此費盡心思兩岸猿聲啼不住不像東方哲學一首詩輕舟已過萬重山最後我們說說胡賽爾建立現象學原來是要解決當時物理學的困境但後來物理學也解決了自己的問題由概率的量子物理學方法來解決並沒透過胡賽爾的方法愛恩斯坦極力反對量子物理學他要求嚴格的因果律愛恩斯坦反對概律人類的思維似乎一直在分離與統一之間徘徊在因果律與概律之間尋求互補2007.07.20 2012-7.17修改20170718整理


http://taiwannet.de/20170427_files/image012.jpg

http://taiwannet.de/20170427_files/image014.jpg

http://taiwannet.de/20170427_files/image016.jpg

http://taiwannet.de/20170427_files/image018.jpg

http://taiwannet.de/20170427_files/image0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