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G:\2017okt\photo\20171008\-Feuerbach_Ludwig.jpg

Description: G:\2017okt\photo\20171008\Platon.jpg

Description: http://www.taiwannet.de/sozialist-Dateien/image002.jpg

Description: G:\2017okt\photo\20171008\nitze.png

Description: G:\2017okt\photo\20171008\image006.jpg

費爾巴哈

柏拉圖

馬克思

尼采

無神論人本主義的悲劇


上帝簡史與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
20171008


歐洲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而基督教就是以希臘人哲學來解釋希伯來人的信仰。這裡的希臘哲學指的是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動因說還有柏柆圗的理念世界說。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動因說後來被中世紀的神學家聖多瑪斯所繼承而發展為多瑪斯有名的神存在的五路證明。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動因說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便失去了意義。我們曾在許多文章中討論過這個問題。

 
柏柆圗的理念世界說,後來被中世紀的聖人聖奧古斯丁所繼承,而發展了膾炙人口的上帝之城理論。這個由柏柆圗理念世界,發展出來的上帝之城。到了文藝復興以後,受到人本主義的挑戰,上帝之城由天上被拉到人間。它的迂迴轉折,我們必須談到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Feuerbach)。費爾巴哈生活在啟蒙運動後不久,的古典哲學時代。他在黑格爾那裡學到辯證法,然後對柏柆圗理念世界的形成提出解釋。 

理念世界
柏柆圗認為人事間的一切都不是完美的但有一個完美的世界那便是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事間相對的真善美都是從理念世界流露出來的。費爾巴哈說柏柆圗怎麼會這樣想呢因為柏柆圗對人的自我否定然後辯證到一個肯定的世界即完美的理念世界,把理念世界說成至真至善至美。接著費爾巴哈又說理念世界根本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幻想。

人本主義的上帝 注
既然理念世界不存在它只是人的幻想然而它是那麼完美。於是德國哲學家尼采便認為不完美的人可以超越到,像柏柆圗理念世界那樣完美的境界。他把理念世界的不存在說成上帝已經死亡。把人可以超越像理念世界那樣完美的境界說成超人。人要像上帝那麼偉大尼采是十足的人本主義者他要人由人間超越到天上。除了尼采還有另一位人本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馬克思。馬克思以另一個方向要來完成人的偉大他要把美好的理念世界從天上帶回人間。就是說透過共產主義把人間變成天堂。

東方人本主義
馬克思的人間天堂沒有成功
超人尼采也成了精神病患西方的人本主義者確實無法取代上帝。
東方是否也有類似西方的人本主義者有的他便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否認西方神的觀念,或許我們可從婆羅門教說起。

婆羅門認為人有一個不死的靈魂靈魂在六道中輪迴人透過修練便能遠離輪迴而得到解脫。而與梵即神合而為一這是婆羅門的第一個重要觀念。婆羅門的第二個重要觀念是,只有婆羅門階級可得解脫。釋迦牟尼反對第二個重要觀念認為人人可得解脫。也反對第一個觀念認為沒有創造神也沒有不死的靈魂人只是地水火風暫時的集聚。從他反對創造神的說法我們把釋迦牟尼佛也歸類為人本主義者。然而佛教並沒有反對,類似柏柆圗的理念世界觀念。 

人人可成佛
釋迦牟尼肯定類似天上的存在,但佛教用另一字眼叫彼岸,或本性。佛教的彼岸本性是本來無一物的,天上彼岸本性並沒有創造神,釋迦牟尼佛是無神論者。然而佛教卻有類似尼采的超越到理念世界,馬克思把理念世界帶到人間的說法,佛教的說法是:智慧的文殊菩薩超越到彼岸,而實踐的普賢菩薩回返人間。然而那不是西方神的觀念,而是了悟佛的狀態,佛無意取代神,佛只是人,而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留給神佛一個空間
神與佛的本質差別在那裡呢?佛只是有了悟的人,而神卻有人無法到達的神力,神與佛是不一樣的。但它們又有那些相似點呢?他們都是屬於彼岸的觀念。不是純知識的領域,彼岸只有靠智慧或信仰才能完成。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彼岸的神佛,不是人本主義的知識能夠達到的。我們應該留個空間給神與佛,就是說在科學之外留個空間給信仰。

神的有無與一泛
基督教是一神論,基督教以前的宗教大多是泛神論,台灣傳統的自然宗教也屬於泛神論。一神論比泛神論更優秀?法國社會學家孔德並不這樣認為,一神論與泛神論都根源於不可了解的彼岸。既然不可了解,便有信仰自由的空間。釋迦牟尼佛的思想是無神論者,但今日的台灣佛教卻與傳統的泛神論已經混為一起了。任何宗教本來就屬彼岸信仰的範疇,我們對任何信仰都給予尊重,無論是有神論,無神論,一神論還是泛神論。 
(14.10.04) 

注1:每次回台灣,我都會到台南看我的朋友,他總會帶我到處逛小吃店,蝦卷、安平豆花、虱目魚羹、、.然後到咖啡館聊天看報紙,當然我也會要求逛書店。每次在台南,我總會無意中碰到好書,上次看到Karen Armstromg的《神的歷史》,這次看到Henri de Lubac的《無神論的人本主義的悲劇》,就是這本書引起我寫這篇文章。


Description: ko_kantspaziergang

Description: Scannen0022b

Description: Buddha

Description: G:\2017okt\photo\20171008\grabtuch.jpg

Description: http://taiwannet.de/20170504_files/image0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