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與陰陽學


莊子以極其美麗的寓言,氣勢滂薄地闡述著人生。莊子內七篇自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現在我們以七篇篇名為單位,對照著陰陽學
的四個過渡超越。

1.逍遙游
陰陽學的第一過渡:
[pvP(p)]^[a'vA'(a')]→T1

                i(kx-wt)    -i(kx-wt)
T1(x,t)=Ae
        +Pe

我們以北冥之魚定義[pvP(p)]
以南冥之鵬定義[a'vA'(a')]
以魚化鳥定義T1                                                 i(kx-wt) -i(kx-wt)
以野馬也,塵埃也,生命之以息相吹也。說明Ae       +Pe

魚、鵬、馬皆為寓言式的描寫。而實質的意義是,自我陰陽二氣的相互交流。由此而產生道流生命。陰陽二氣,不只在人自我如此,在宇宙間亦如是。陰陽形成道流,因時空而變化,其變化都是相對的。如小知與大知、小年與大年、官與君、御風而行與乘天地之正、許由與堯、有用與無用。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2.
齊物篇
南郭子綦有一天坐在椅子上,仰天長嘆,好像靈魂出竅的樣子,然後大談人籟、地籟、天籟。人籟是吹簫,地籟是地上竅穴,天籟是使竅穴出聲的吹風,所謂吹萬不同,怒者其誰。然後提出答案說,必有真宰,可形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這萬物的真宰本體,使萬物發出各種聲音現象。我們列出陰陽學的兩個公式,然後與上段記述作比較。

[pvP(p)]^[a'vA'(a')]→
T1

[a'vA'(a')]^In→
|T2|

我們以天籟定義[a'vA'(a')].
地籟定義[pvP(p)]
人籟定義a'vp
真宰本體定義In
吹萬不同定義|T2|

然後莊子大談可見現象與不可見本體之間的關係,所謂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現象即本體,本體即現象。而兩者都有是非標準。
所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之以明。彼此兩岸有一交接點,此交接點便是雙環的中心,以此中心而變化無窮。


陰陽公式如下:
In^A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我們以彼岸定義In
此是岸定義An
道樞定義T4
是定義L
非定義G


InAn各為一環,其中心為T4,抓住這中心,便能使道流周而不殆。在這里莊子又為道,作了些解釋。所謂: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已。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在這道流中,是通順得適,自然中庸,美妙而齊物的。

道有辯證特性,即T4(x,t),因時間空間而變化不已,莊子舉了一些辯証的例子:人睡潮溼的地方會生病,而鰻魚卻不會。毛嬙與麗妃是美人,魚見F她們,卻趕快逃走。麗之妃結婚離父母時流淚,伺君王時又高興。

聖人面對這些變化辯証,應如何處置呢?莊子說:聖人合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又說:和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i(kx-wt)      -i(kx-wt)
首先找到平衡點,即T4(x,t),以此為天鈞天倪天平,順著Le              +Ge
兩行,以為曼衍,如此便能周而不殆於彼此兩界,而忘然於兩界,此為齊物。最後莊子以莊周變胡蝶,胡蝶變莊周的兩相忘境界,來結束齊物篇。

注解:在齊物篇中,談到了兩界,道樞,兩行。這一切皆根源於彼岸真宰。所以當我們把齊物篇,與陰陽學作比較時,我們把齊物篇歸屬於,陰陽學的

第二過渡,即In^[avA(a)]→|T2|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3.
養生主
[avA(a)]^In→|
T2|

[avA(a)]^In→
|T2|
陰陽學第二過渡有兩種,一為由自我到彼岸,一為由彼岸到自我。我們把莊子養生主,歸屬於陰陽學第二過渡的第二種。即由彼岸到現實自我。

養生主以庖丁解牛寓言,說明庖丁由彼岸得道後,面對一頭具體的牛,是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牛。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4.
人間世


[pvP(p)]^An→|T3|
                 i(kx/wt)     -i(kx-wt)
T4(x,t)=Le
           +Ge
我們以現象自我定義[pvP(p)]
人間世定義An →
以自我過渡到人間定義|T3|


以道定義T4(x,t)
                     i(kx-wt) -i(kx-wt)
以心齋定義Le        +Ge


人間世談的是一個人,懂得齊物養生後,如何在現實環境中求生存。莊子提出心齋觀念,什麼是心齋?莊子說: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府,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耳也好,心也好,兩者都是固定的。唯有氣是虛心隨物辯証變化的,所以它能夠以道樞為集中而曼衍於道流上。這種以氣為流動的虛心,稱為心齋。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5.
德充符
在人間世我們從自然界中,得了很多啟示,現在又回到心符中來。

這個過程我們以[pvP(p)]^An→|T3|表示之。


自然界的主要啟示內容為: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而游心於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德充符舉了好多奇峇H的例子,無非在說明心中有了德,有了齊物的觀念,就不在以外形為主要問題。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6.
大宗師
莊子內七篇,經過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府,現在回到莊子內篇
的中心大宗師,我們以陰陽學的公式比較之:

An^I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2
|T4|=1


I.
首先大宗師談什麼是真人,II.真人如何把自己放在天下之中,III.什麼是道,Iv.如何學道。

I.
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以天為徒,其不一以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是之謂真人。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我們以天以一定義In
以人以不一定義An
2
以一定義|T4|=1


In
An之間有一交接點T4 ,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鼓盪,不是相生也不是相剋,所謂天與人不相勝也,隨時空在T4的道流上,周流不殆,稱之為真人。真人不獨出心裁說助天捐道。更不必伯夷叔齊說殉道。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II.
人活在世上可以像一條小船,藏在深山里,也可以像一座小山存在山澤之中。無論小船也好,小山也好,都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消失掉。聖人面對這問題的作法是,把自我變成道流的一部份。而隨著道流萬物的周轉而永遠存在。由陰陽學的觀點,一個人要永生,必須由自我的T1過渡到T4
                     i(kx-wt) -i(kx-wt)
T1(x.t)=Ae        +Pe
                           i(kx-wt)  -i(kx-wt)
過渡到T4(x.t)=Le         +Ge

T1
是小船或小山,T4是道。


III.
什麼是道呢?什麼是T4?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已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Iv.
如何學道呢?莊子說:要能外天下,外物,外生。即外[pvP(p)].然後能朝徹,能見獨。即[a'vA'(a')]
i(kx-wt) -i(kx-wt)
能無古今。 T1(x,t)=Ae +Pe


而後入於不生不死。即T2 In.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即T3 An

                                                        i(kx-wt)     i(kx-wt)
無不毀也,無不成也。 T4(x,t)=Le        +Ge


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攖是接觸的意思,即[pvP(p)]^[a'vA'(a')]→T1
In^An→T4
^
表示攖,T1,T4表示寧。

大宗師還有一句重要的話: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意思是說,只想保存自己的生命,不想入In,不想入於不生不死之地的人,
當生命結束時,那就不在有生命了。把自我的自私殺掉,而入In境界的人,便得永生。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7.
應帝王
真人成為大宗師,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後,如何因應外在世界的變化呢?莊子談治理天下: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接著應帝王舉了兩個寓言,作為莊子內篇的結束:
I.
列子的老師壺子
a.
有一天一個算命的對列子說,你的老師壺子氣色不好,將不久於人世。 壺子跟列子說:因為我顯示地文,看上去氣不通,所以他這樣說。
b.
第二次算命的對列子說,你老師壺子今天,氣色變了,有了生機。壺子 跟列子說:今天我顯示天壤,氣息由踵開始,有了生意,所以他如此說。
c.
第三次算命的對列子說,你先生的氣勢周流鼓動起來了。壺子對列子說: 我今天顯示大沖莫勝,我均衡的氣,互為氣機。
d.
第四次算命的看到了壺子,馬上拔足而逃,壺子對列子說:我剛才顯示 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變化 無窮,以為弟靡,以為波流。

我們以地文定義陰陽學的[pvP(p)]. 以天壤定義[a'A'(a')] 以大沖定義T1
以吾宗定義In 以虛而委蛇定義An

                                                          i(kx-wt)       -i(kx-wt)
以以為弟靡以為波流定義T4(x,t)=Le               +Ge


II.
渾沌
南海之帝為滌,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滌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滌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我們以滌定義[a'vA'(a')]
以忽定義[pvP(p)]
                                       i(kx-wt)     -i(kx-wt)
以渾沌定義T1(x,t)=Ae              +Pe
T1(x,t)
是過彼岸的道流,而七竅是未過彼岸的狀態,兩者強加一起,不自然。
30.10.962012/7/24整理)

http://www.taiwannet.de/fieruled.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