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陰陽學


天、天道、天命、鬼神.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
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
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欺天乎?(論語子罕)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公冶長)
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
畏天命(季氏)
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論語堯田)
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
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雍也)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論語先進)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述而)

陰陽學有個公式
In^An→
T4 見陰陽圖式AnIn

我們以不尤人的人,未能事人的人,務民之義的民定義為An。人與民都屬現象,都是看得見,可了解的。
我們以天、天道、天命、鬼神定義In。這些東西都屬本體。是難於了解的。我只知祂們存在。但祂們是什麼?我又不能準確知曉。
所謂不可得而聞也。

於是我的態度:
1.
當我無可奈何時,我稱呼祂:天喪予!天厭之!欺天乎?
2.
敬祂:畏天命。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不怨天。祭神如神在。
3.
遠離衪:焉能事鬼?敬鬼神而遠之。不語怪力亂神。

註解:
1.
在這裏我們或許可以說:孔子要敬的是天與神。要遠離的是鬼與亂神。
2.
然而什麼是天、神、亂神、鬼的分別呢?孔子並沒清楚區分。
3.
筆者寧願採取一種看法:孔子對天、神、鬼並不能準確了解。所以採取攏統的態度:又敬祂,又遠離衪。並不是孔子已經了解天與神而敬祂。或已經了解神與鬼而遠離祂。而是人宗教的感情。當你要敬祂時。你稱祂為天與神。你要遠離祂時。你稱祂為亂神與鬼。
4.
今日之宗教。我們常常會以自己的信仰。是真神或真正的信仰或理性的。而別人的信仰是迷信是邪教。這常常是傲慢的偏見引起的。
請參攷筆者的地窖寓言與宗教信仰。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仁、忠恕
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論語顏淵)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里仁)

孔子的道一以貫之。即忠恕。忠即對自我而言。即克已復禮為仁。
恕即對別人而言。即愛人為仁。所以說。孔子的道即忠恕。即仁。

我們用陰陽學的兩個公式。來說明孔子的仁與忠恕。

[pvP(p)]^[a'vA'(a')]→T1
               i(kx-wt) -i(kx-wt)
T1(x,t)=Ae
       +Pe

An^I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我們以克已定義[pvP(p)]
以復禮定義[a'vA'(a')]
以仁定義 [pvP(p)]^[a'vA'(a')]→T1
以忠定義
                i(kx-wt) -i(kx-wt)
T1(x,t)=Ae
       +Pe

以愛人定義An 以仁定義 An^In→T4
以恕定義
               i(kx-wt)     -i(kx-wt)
T4(x,t)=Le
        +Ge
由上面的定義:
忠為T1恕為T4T1T4兩者皆為仁。為孔子之道。
T1: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剛毅木訥近仁。(論語子路)
T4: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20.01.972012/7/24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