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東美先生的哲學三慧與陰陽學
0.
陰陽學的重要公式如下:
An^I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2
 │T4│=1


                                                                             i(kx-wt)   -i(kx-wt)  
 [avA(a)]^[pvP(p)]→T1                           T1(x,t)=Ae        +Pe

                                                                            i(kx-wt)  -i(kx-wt)
 [lvL(l)^svS(s)]→T0                                 T0(x,t)=Le        +Se

甲、釋名言
1.
太初有指,指本無名,熏生力用,顯情與理。

我們以太初定義1•以有指定義An•以指本無名定義In•以熏生力用定義T4•以情定義G•以理定義L•

意思是說:宇宙是由現象An與本體In構成的。現象是可了解可指出的•本體是不可了解本來不可定名的。現象An與本體In的互為作用產生T4。T4在時空中•把情G與理L顯示出來。

1.1
情緣理有,理依情生,妙如連環,彼是相因,其界繫統會可以直觀,難以詮表。
情G與理L互為因緣•妙如連環•來回於彼此本體In現象An兩界•而統會於T4的中心•如此可以直觀其無所住•但卻不能言傳。

1.2
總攝種種現實與可能境界之情與理,而窮其源,搜其真,盡其妙,之謂哲學。
現實境界即現象界An•可能境界即本體界In•現象界與本體界兩界互為作用•產生T4•由T4顯現出情G與理L•在T4變化的周流里•尋找真與盡其妙•是為哲學。

2.
衡情度理,遊心於現實及可能境界,妙有深造者謂之哲學家。
前面一章講的是宇宙變化的整個構造•現在我們問•人在宇宙間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一個人衡情G度理L•來回於現象An本體In之間•深得宇宙真空妙有之共鳴者•稱之為哲學家。
然而我們對情理與現象本體兩界的領悟•各有深淺遠近精粗顯密之分別•所以哲學家也有大小的分別。

2.1
情理境界有遠近,有深淺,有精麤,有顯密,出乎其外者末由窺測,入乎其內者依聞、思、修之程度而定其等差,故哲學家有大小之別。
在陰陽學里•有T4、T1兩個符號•T4表示宇宙的變化•即現象An與本體In的互為關係產生T4•T4的周流不殆顯現出理L與情G。T1則表示一個人或一個哲學家智慧成長的過程。

3.
人生而有知,知審乎情,合乎理,謂之智。智有所緣之謂境,境具相狀,相狀如實所見,是謂智符。人生而有欲,欲稱乎情,切乎理,謂之慧。慧有所繫之謂界,界闐精蘊,精蘊如心所了,是為慧業。

3.1
智與慧本非二事,情理一貫故,知與欲俱,欲隨知轉,智貫欲而稱情合理,生大智度;欲隨知而悅理怡情,起大慧解。生大智度,起大慧解,為哲學家所有事,大智度大慧解為哲學家所託命。

我們以知定義a•以智符定義A(a)•      以欲定義p•以慧業定義P(p)•      以智或慧定義T1•      以理定義A•        以情定義P•
                    

                               i(kx-wt)                                -i(kx-wt)
        以大智度定義Ae                   以大慧解定義Pe
                      
 
在第1章講的是宇宙的周流不殆T4•在第2章第3章講的是哲學家的智慧T1。

[avA(a)]^[pvP(p)]→T1

                 i(kx-wt)     -i(kx-wt)
T1(x,t)=Ae         +Pe

知a 與智符A(a)合成[avA(a)]          欲p與慧業P(p)合成[pvP(p)]

[avA(a)]與[pvP(p)]接觸產生智慧T1•智或慧T1顯現情P與理L•

智慧T1由欲p 到知a 稱情P合理A•是為大智度•    智慧T1由知a 到欲p   悅理A怡情P•是為大慧解•

3.2
知有是非,故智分真偽;欲有淨染,故慧分圓缺,演事理而如如,趣於真智,挈性情而化化,依乎圓慧,是為哲學家之理想生活。

前面以知定義a•以智符定義A(a)•以欲定義p•以慧業定義P(p)• 以理定義A•以情定義P• 現在我們更把知分為是a'與非a•把智符分為真A'(a')與偽A(a)•

於是原來的[avA(a)]^[pvP(p)]→T1
可變為[a'vA'(a')]^[p'vP'(p')]→T1

                          i(kx-wt)    -i(kx-wt)
而     T1(x,t)=Ae        +P'e                
   這便是演理A事P'而如如•

                         i(kx-wt)    -i(kx-wt)
         T1(x,t)=A'e         +Pe                  
 這便是挈性A'情P而化化•

                          i(kx-wt)     -i(kx-wt) 
         T1(x,t)=A'e          +P'e                
趣於真智A'•依乎圓慧P'•
這便是哲學家之理想生活。

4.
此標三慧,非聞思修,「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乃哲學境界之層次,哲學工夫之梯階,聞入於思,思修無間,哲學家兼具三慧,功德方覺圓滿。聞所成慧淺,是第三流哲學家;思所成慧中,是第二流哲學家;修所成慧深,是第一流哲學家。修而不思,思而無聞,為哲學之倒行;思不與聞修俱,為哲學之逆施;聞不與思修俱,為哲學之竭澤而漁。

哲學三慧對一個人來說•並不是說哲學有三種智慧•哲學智慧只有一種•即T1。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哲學智慧T1的境界呢?
這有三個階段•即聞思修三階段•缺一便是不完全的智慧。?我們依照對聞思修階段的完成•來判斷一個哲學家的流別。
陰陽學有一公式:

                i(kx-wt)    -i(kx-wt)
T0(x,t)=Le         +Se

我們以聞定義S•以思定義L•聞是經驗•思是理念•兩者合起來為T0•T0只是在為T1作準備•即聞思只是在為修、為完滿的哲學智慧作準備。

 4.1
哲學智慧生於各個人之聞、思、修,自成系統,名自證慧。哲學智慧寄於全民族之文化精神,互相攝受,名共命慧。共命慧統攝種種自證慧,自證慧分受一種或多種共命慧。

我們以以自證慧定義T1•以共證慧定義T4。自證慧T1是一個哲學家經過聞、思、修階段•達到一種完滿的哲學智慧境界。
一個共證慧T4是由許多自證慧T1合成。一個民族的共證慧T4是由一個民族的許多天才的自證慧T1組成。

共證慧有希臘民族的共證慧•歐洲民族的共證慧•中國民族的共證慧。此三民族的共證慧•方先生稱之為哲學三慧。但其實哲學三慧只是一個共證慧T4•一個共證慧由三個民族來解釋它。本篇詮釋依共命慧,所論列者,遽實標名哲學三慧:一曰希臘,二曰歐洲,三曰中國。


乙、建議例
5.
共命慧意義深密,常藉具體民族生命精神表彰;而民族生命精神之結構又甚複雜,包容許多因素,要而言之,各得三種決定成分。陰陽學公式
                  In^An→T4

                                i(kx-wt)     -i(kx-wt)
                  T4(x,t)=Le      +   Ge

我們以陰陽學的三個符號In、An、T4對應上面說的民族生命精神的三種決定成分。
而共命慧T4是由自證慧T1組成.而其中也包括了T0.

                                                              i(kx-wt)    -i(kx-wt)                                           
       [avA(a)]^[pvP(p)]→T1         T1(x,t)=A'e         +Pe     

                                    
                                                      i(kx-wt)    -i(kx-wt)
      [lvL(l)^svS(s)]→T0        T0(x,t)=Le         +Se    

5.1
希臘民族生命之特徵可以「大安理索斯」、「愛婆羅」、「奧林坪」.(Dionysius,Appolo,Olympus) 三種精神為代表,
大安理索斯象徵豪情,愛婆羅象徵正理,奧林坪象徵理微情虧,雖屬生命晚年節,猶不失為蔗境,三者之中以愛婆羅精神為主腦。

我們以豪情的Dionysius說明[pvP(p)]•以正理的Appolo說明[avA(a)]•兩者互為作用•便產生帶有豪情與正理的Olympus•即T1(x,t)

只是Olympus代表的已經是希臘精神的晚節•它理微情虧•尤其是蘇格拉底以後•他蔑視人間豪情•崇尚天上至理•Appolo高高在上•從此天上人間被割斷•T1(x,t)不能再轉動•T4(x,t)不能為轉動•這便是希臘精神的式微。  


5.2
歐洲民族生命之特徵可以「文藝復興」、「巴鏤刻」、「羅考課」.(The Baroque, The Rococo)三種精神為代表,文藝復興以藝術熱情勝,巴鏤刻以科學奧理彰,羅考課則情理相違,鑿空蹈虛而幻惑。兼此三者為浮士德精神。 

a.希臘文化自從蘇格拉底以後,演化成為一種崇尚至善至理的文化•這種文化與希伯萊至高全能的一神教相結合•便成為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兩個來源•其精神我們稱為中世紀精神•

b.經過一千多年的醞釀•歐洲人漸感神的天上•高處不勝寒•於是便嚮往地上人間•更從蘇格拉底以前的希臘神話文化•得到人間天上的美感•這便是文藝復興的開始•文藝復興可包括兩方面而言•一為開始時的藝術,二為後來的科學,兩者總合便是這便是歐洲人文藝復興的主要內容。

c.歐洲人從中世紀的天上到文藝復興的人間,當歐洲人把人間的藝術與科學都了解後,倍感寂寞淒涼。浮士德是此時歐洲人的代表。他目擊宇宙之空幻,知識之渺茫,不覺狂吼怒號。歐洲人浮士德需要一個新的出路。我們以浮士德的應該出路定義陰陽學的T1。以歐洲人的出路定義T4。

我們以美感的文藝復興定義svS(s).以科學的巴鏤刻定義lvL(l).以羅考課定義T0(x,t),又以T4定義浮士德.



5.3
中國民族生命之特徵可以老﹝兼指莊,漢以後道家純入邪道,與老莊關係甚微。﹞孔﹝兼指孟、荀,漢儒卑卑不足道,宋儒學人非純儒﹞墨﹝簡別墨﹞為代表。老顯道之妙用。孔演易之「原理」。墨申愛之聖情。貫通老墨得中道者厥為孔子。
道、元、愛三者雖異而不隔。

我們以老子的道定義In•以墨子的愛定義An•以孔子的元定義T4
以道、元、愛三者雖異而不隔說明T4(x,t)•

                                i(kx-wt)                                             -i(kx-wt)
其中以老顯道說明Le           •以墨申愛之聖情說明Ge         •
又以孔子演易之原理說明T4(x,t)。



6.
共命慧之圓成,常取適可之形式以顯示體、相、用。體一相三而用運體相,因應咸宜。
體相用,我們以體定義In•以相定義An•以用定義T4
 
6.1
希臘慧體為一種實質和諧•慧相為三疊現。慧用為安立各種文化價值之隆正,所謂三疊和諧性。

6.11
其形式圓滿無缺;其內容充實無漏者,名曰和諧。此在希臘謂之宇宙,其式如一體三相太極圖。希臘人之宇宙取相「太極」,太極含三為一,天苞其外,人居環中,國家社會連繫與其間,形成一體三相之和諧。

6.111
希臘世界秩序形成一種具體有限之大宇宙,其機構為三相貞夫一體。一體指實質和諧。三相疊現指柏拉圖之法象,數理及物質三種境界或至善,主宰,物質三種區域。新柏拉圖學派三分宇宙為神靈、靈魂、物體,取義亦同。

6.112
希臘國家體制形成一種具體有限之政治宇宙,其結構為三相貞夫一體,一體指正誼之理想,三相疊現指哲王、武士、勞工之功能。

6.113
希臘個人心性之構造形成一種質實厚重之小宇宙,其機構為三相貞夫一體,一體指美滿人格,三相疊現指理、情、欲。理為主,所以節制,情為輔,所以制欲。

結論:希臘的慧體In是和諧,秩序,理想,美滿的慧體,這是她的優點.慧相An老是三疊現,這是它的缺點.慧用T4则為各種價值的和諧。



6.2.1
歐洲人每一思想體系之成立,邏輯原則乃其先決條件。科學即是邏輯,知識厥為權利。崇權尚能是歐洲哲學智慧的中心。

6.2.2
歐洲人一切思想問題的探討,義取二元或多元矛盾對立。

6.2.3
歐洲人如何超越這種矛盾呢?方先生說,浮士德往往聽受魔鬼巧詐之誘惑,弄假作真,轉真成假。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究將趨於虛無主義之幻滅。

結論:歐洲人的In不可知.相An,老是二元對立.善於邏輯的分析,是她的優點.但用T4,卻合不起來,是她的缺點.

6.3
中國慧體為一種充量和諧,交響和諧。慧相為爾我相待,彼是相因,兩極相應,內外相孚。慧用為創建各種文化價值之標準,所謂同情交感之中道。道不方不隅,不滯不流,無偏無頗,無障無礙,是故謂中。

6.31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6.311
老子沖虛周行之妙道,孔子旁通統貫之大易,墨子尚同一義之兼愛。

6.312
中國歷代聖王明君,建國治人,立政教眾,必尚中和。
6.313
中國人...必履中蹈和...贊天地之化育...完成其所以為人之至德。
6.313
此同情交感之中道正是中國文化價值之模範。周禮六德之教,殿以中和,...。

結論:中國慧用T4圓融是優點.慧體In卻合稀泥,是缺點.



丙、判效果
a.方先生認為當今之世,有削弱哲學勢用之傾向,然而終不能滅絕人類之智種。哲學者當指點前程,觸發新機,光大哲理,助益文化。

b.希臘歐洲中國哲學都有其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希臘之輕率棄世,可救以歐洲之靈幻生奇。歐洲之誕妄行權,可救以中國之厚重善生。中國之膚淺蹈空,又可救以希臘之質實妥貼與歐洲之善巧多方。

意思說,希臘輕視An,應以歐洲的重An補之。歐洲人有超越T4的困難,應以中國的厚重善生T4補之。中國人太膚淺了,兩頭輕,應以希臘的In與歐洲的An補之。

c.尼采生於歐洲末世,傷痛智慧之衰頹,文化之式微,而提出超人理論。其超人鄙夷一切過去人類,重新估計一切價值。
然而方先生認為,超人應肯定過去希臘人、歐洲人,中國人的文化成就。而在此基礎上,建立新文化。
所謂超人,應超希臘人之弱點而為理想之歐洲人與中國人。應超歐洲人之弱點而為理想之希臘人與中國人。應超中國人之弱點而為理想之希臘人與歐洲人。即,應超希臘人之弱點An。應超歐洲人之弱點T4。應超中國人之弱點An與In。合德完人方是超人。我們以方先生的超人定義T4的整個過程。

(30.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