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與陰陽學



1.教義
i.密教的宇宙觀為曼荼羅,曼荼羅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我們以曼荼羅定義T4,以胎藏定義An,以金剛藏定義In。於是

In^A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密藏記鈔說:胎藏為肉身,五大,住於地,住於蓮華,為眾生之因,以日輪表之。密教重要經典"大日經"描述它。
金剛藏為不壞之身,住於天,為眾生之果,以月輪表之。密教重要經典"金剛頂經"描述它。

胎藏蓮華表理之攝持,為眾生之理德。金剛藏以月表智,為如來始成之智德。
我們以理定義L。以智定義G。即是說:金剛藏In與胎藏An組成曼荼羅T4。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理L始於胎藏,智G始於金剛藏。成理智一雙法們。兩界一體不二也。冥一而如流水。
            


ii.宇宙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
而我們人是個小宇宙,亦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人與宇宙是相類似的。所以人也可以蓮花化身,由胎藏化為金剛藏。然後再與宇宙曼荼羅合一。

我們以人的胎藏定義[pvP(p)],以金剛藏定義[a'vA'(a')]。以化身定義T1。然後與曼荼羅合一定義T4。 



2.儀式
i.曼荼羅原來意思為壇,又云道場。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於此。此壇即稱大曼荼羅。除壇之外,有諸尊所持之器杖及印契,稱為三昧耶曼荼羅。密教之真言與經文稱為法曼荼羅。鑄像稱為羯磨曼荼羅。

ii.人在密教中如何行聖事,一切都透過師父灌頂。總的說法:三密特加即口身意,心想光明,口念真言,行聖事。

具體作法:
a.弟子先用囉字為火,燃燒其身為灰。b.用四瓶次第灌頂,首由普賢瓶開始,生出五字,持五字輪。c.以咽心嚌三處作聖事,成三重曼荼羅。


底下是我"輪迴與解脫--佛教簡史"有關密宗的一段,我把它節錄在這裡.

密宗

從釋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到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再到中觀論、唯識論。印度人對這種越來越空洞的大乘佛學理論,越來越感到不耐煩了。於是他們便慢慢回頭尋找婆羅門教的舊習俗,他們需要的是簡單而易行的東西。於是婆羅門流行的巫術、驅魔、治病、念咒、保平安等祭祀,便成了眾生的新渴望。密宗便在這種需求之下,應運而生了,時間在西元第七世紀,大乘佛學已經開始衰退了。密宗從婆羅門那裏取得經驗,開始念咒語,比手印,簡單而易學,密教也被稱為易行乘。他們重視上師甚於經典,原來的戒律不再是重要的了。這並不是表示密宗完全放棄了佛教,而是說密宗在原來佛教的基礎上,如何遷就眾生對婆羅門教舊習俗的響往。密宗如何在佛教與婆羅門教的教義矛盾中,取得解釋呢?

捨本逐末

因為面對婆羅門教的挑戰,當時新興的密宗,引進了婆羅門教的儀式,密宗是希望藉著儀式的引進,來引導進入菩薩、佛性的境界。密宗也講空性,說空性如金剛,稱為金剛乘。密宗的教義也略有改變,密宗自認比大小乘佛學更進步,自稱真言乘。所謂以身結印,口念真言,意識觀想菩提心。然而密宗發展到了後來,卻沈迷在儀式的泥糟之中,眾生更喜好念咒語、打手印,甚至在瑜伽術上行男女快樂。忘了原來佛教的菩提心、智慧與空性,於是解脫就更加遙遠了。這種捨本逐末的結果,可能就是密宗在印度土地快速消失的因素吧!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變了樣而更豐富的密宗理論,這便是曼荼羅的思想。

曼荼羅的教義

1.曼荼羅是密宗的宇宙觀,密宗認為宇宙可以透過曼荼羅的架構來解釋。曼荼羅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胎藏指的是地水火風空等五大,住於蓮華,為眾生之因,以日輪表示之。金剛藏指的是不壞之身,住於天,為眾生之果,以月輪表示之。胎藏的理論由大日經來描述它,金剛藏的理論由金剛頂經來描述它。兩者都是密宗的重要經典,大日經編篡的年代是西元第七世紀,金剛頂經則稍後。胎藏與金剛藏的關係又如何呢?胎藏的蓮華,表示理的攝持,是眾生的理德。金剛藏以月表示智,為如來始成的智德。兩者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理始於胎藏,智始於金剛藏。兩者成理智一雙法門。兩界一體不二。冥一而如流水。總而言之,胎藏與金剛藏是密宗曼荼羅的基本架構。

2.宇宙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而我們人活在宇宙間,亦由胎藏與金剛藏組成。人與宇宙是相類似的。所以人也可以蓮花化身,由胎藏化為金剛藏。其實就是由此岸到彼岸。然後再與宇宙曼荼羅合一。其實就是回歸佛法身。密宗有第三本重要的經典叫蘇悉地經,便是在講這種整個過程的妙成就,編篡的年代都在西元第七世紀以後。由上面曼荼羅的教義,我們似乎也發現密宗的教義,已經不是純粹的大乘佛學,它在佛教之上已經摸上了婆羅門教的色彩。釋迦牟尼佛是不講宇宙構造的,只有婆羅門教才講梵我不二。

密宗入藏

當第七世紀密宗在印度興起時,佛教便梢梢地進入了西藏,密宗在拉薩修建了大小寺廟。在第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把密宗上師洛本貝瑪從印度請到西藏來,於是佛教在西藏大盛。這洛本貝瑪便是後來有名的蓮花生大士,他成了西藏密宗的開宗教主。漢人稱這一派藏密為紅教。

蓮花生大士是印度人,西藏密宗也有自己的教主,他叫密勒日巴,生於第十一世紀,漢人稱密勒日巴這一派的藏密為白教。密勒日巴的成長有極為感人的故事。然而在藏密中,現在最有名的卻是黃教,這便是現在達賴啦嘛十四世的這一派。黃教的成立,已經是西元第十四世紀以後的事了。宗喀巴是黃教的創始人。

宗喀巴

我們曾在前面說過,印度密宗為了遷就眾生,而採納婆羅門教的儀式,密宗不再重視戒律了。西藏密宗的紅白兩派也不重視戒律。宗喀巴認為這樣的作法,有失佛教宗旨,生活易於胡作亂為。於是他便發願建立新宗派,這便是黃教的由來,他的宗派特點首在戒律。提倡苦行,不娶妻、禁飲酒、戒殺生。在教義上必先學習顯宗,尤其是大乘各法,然後才能進入密宗的學習。宗喀巴著有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也許是宗喀巴對戒律的堅持,對大乘佛學的提倡,西藏密宗今天才有其世界性,被尊重的地位。

達賴拉嘛的轉世

西元1415年,藏王根敦朱巴拜宗喀巴為師。1419年宗喀巴圓寂,1474年藏王根敦朱巴圓寂。藏王根敦朱巴圓寂後,新的繼承人,黃教採取了轉世,尋找靈童的方式。於是藏王根敦朱巴成了達賴一世,新藏王成了達賴二世。至今的達賴拉嘛為十四世。轉世的方式並不是黃教開始的,它是白教領袖的繼承方式。然而無論如何,轉世、尋找靈童是西藏密宗特有的文化習俗。這種文化在具有輪迴觀念的印度社會並不存在。

中陰身

除了轉世尋找靈童,西藏密宗還有一個特殊的觀念,那便是中陰身的觀念,它是輪迴轉世的根據。我們曾經在前面說過,依照婆羅門的講法:人人有個自我,自我有個永遠存在的靈魂,因為這個靈魂,人得以輪迴。佛教便是因為反對這個,得以輪迴的自我靈魂而興起的。釋迦牟尼佛主張無我,他認為自我靈魂的輪迴,只是一種無明的幻相,是業力所成。大乘佛學把無我繼續闡釋為本性、實相、空。也就是因為這些本性、實相、空的觀念,一般人難以了解,印度密宗才因此遷就眾生,密宗也因此而興起。西藏密宗創始人蓮花生大士,便把這種原來屬於婆羅門的自我輪迴觀帶到西藏。於是西藏密宗便把它擴大發展成了中陰身的思想,中陰身的觀念便成了藏密的特色。依照釋迦牟尼佛的無我觀,自我靈魂的輪迴也好,中陰身也好,應該都是一種無明的幻相,是業力所成。

當蓮花生大士到西藏開創密宗的第八世紀,印度密宗也由印度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大師傳入了長安。中國密宗的重鎮在天台山,所以中國密宗簡稱台密。密宗在唐朝中葉出現了盛況。那時有一批來自日本的僧正在中國學習佛教,最有名的便是弘法大師空海,他於八零四年來到長安青龍寺,拜師惠果阿闍梨,八零六年帶經典數百部回日本,創立了日本真言宗。簡稱東密。

六大

真言宗的根本思想也是曼荼羅,曼荼羅可以用?/font>體、相、用?/font>來說明。體指的是六大,即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其中地水火風空稱為五大,屬於胎藏界。識屬於金剛藏界。胎藏界是理、是色、是因。金剛藏界是智、是心、是果。其中胎藏金剛藏、理智、色心、因果兩界一體而不二,冥一而如流水。胎藏界、金剛藏界,在前面談印度密宗時已經談過。

四相

曼荼羅的體,可以以不同的外相表現出來,但總的說來不外四種,即四相或稱為四種曼荼羅。即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以祭壇為例:大曼荼羅指的是諸佛的佛像,三昧耶曼荼羅指的是諸佛的印契。法曼荼羅指的是諸佛的名號。羯磨曼荼羅指的是諸佛的威儀。曼荼羅的體表現出四相,或說四種曼荼羅。然而四種曼荼羅是一體的,即諸佛的佛像、印契、名號、威儀是一體的。

三密

這四種曼荼羅用在人身上,即稱為三密。三密指身、口、意。身密即身結印契。口密即口念真言。意密即意想眾生與佛平等。

體相用是一體

我們可以說六大形成金胎兩界是密宗的宇宙本體,四種曼荼羅是密宗的宇宙形相,而三密是四種曼荼羅在人身上的應用。諸佛的形象、印契相對身密,即身結印契。名號相對口密,即口念真言。威儀相對意密,即意想眾生與佛平等。金胎兩界、四種曼荼羅、三密是一體的,即體、相、用是一體的。

即身成佛

根據上面的六大、四相、三密。真言宗提出三種即身成佛的理論,即:理具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理具成佛是根據六大組成的胎藏、金剛藏兩界的理論,兩界一體而不二,冥一而如流水,了悟這種道理,即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是根據四相,即四種曼荼羅的祭壇,因為加持而成佛。顯得成佛是根據身、口、意三密而成佛。密宗由印度的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到中國的天台山密宗,再到日本的東密,已經形成一種相當完整的體系。真言宗創始人弘法大師空海,自認真言宗是佛教的最高點,他有?/font>十住心?/font>的理論,他把其它外道與佛教派別安排在前面九心,而真言宗則放在第十心。有日本學者說,如果佛有法身、報身、應身的說法。那麼,教也應分成三類。應身說是小乘教,報身說是大乘教,法身說是密教。法身是應身、報身的根本。當然這是站在密教的立場在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