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爾

斯賓諾沙

理性主義

笛卡爾
歐洲人經過一千五百年的黑暗時代,現在神聖羅馬帝國開始分裂了,人們在經濟上富裕了,在精神上歐洲人回去尋找希臘神話的美感,與希臘哲學的理性。在荷蘭的一個小地方,迸出了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學說,它是文藝復興的第一朵哲學花朵,人們從中世紀的天上回到人間,人們終於找到了自我,非常堅石肯定的自我。在這自我上,歐洲人建立起嶄新的思想華廈。數學家笛卡爾(Descarrtes1596-1650)坐在溫暖的爐火旁邊沉思,他是那麼激動又那麼沉著: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我找到了!既使我現在在幻想在作夢,但目前在幻想作夢,這件事是不可懷疑的。我可懷疑上帝的存在,懷疑我的存在,但我現在在懷疑,這件事是不可懷疑的。因為我在懷疑,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 cogito ,ergo sum, 笛卡爾把它寫在他的沉思錄,這樣便開始了人類的近代哲學,人們稱呼這位瘦弱的數學家笛卡爾為近代哲學之父.

斯賓諾沙
同樣在荷蘭的海牙,在一個磨鏡房的院子里,長出了滿園的哲學智慧花朵,他便是斯賓諾沙(Spinoza1632-77)的泛神論。神是滿園的花朵,不是耶和華的孤枝單葉。斯賓諾沙的猶太祖先來自西班牙,當西班牙在回教大食帝國統治的時候,斯賓諾沙的祖先就住在那兒生活。後來天主教打敗了回教徒,統治了西班牙,摩爾人的圓頂清真寺變成了天主教的尖頂教堂。天主教便開始壓迫猶太教,猶太信仰的斯賓諾沙祖先便逃亡荷蘭。荷蘭有著歐洲最開放最進步的思想環境。 1652年荷蘭人在台南建熱蘭遮城,修潟湖。台灣第一次接受第一流的世界文明)。斯賓諾沙有著最高貴的道徳品格,然而因他的泛神思想,卻被猶太人逐出教會,基督徒更恨他入骨。一個有品格,思想獨道的思想家,他們的命運怎麼老是如此悲劇?! 整個歐洲中世紀凝固的思想冰塊正在溶解,過度時代的斯賓諾沙,嘗盡了冷暖人間。現在我們來談談斯賓諾沙的哲學,倫理學這本書與這本書中的泛神思想:

倫理學這本書像是一本數學的書,有定義、有公理、有命題,一個命題一個命題耐心的推論。整本書是個大架構,它襯托著斯賓諾沙時代理性主義的高漲,也流露了斯賓諾沙對哲學的真誠與雄心大志。他泛神思想的論證如此細膩又精彩,只是當時歐洲人已習慣一神的信仰,斯賓諾沙的成就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掌聲。

實體、屬性
倫理學有幾個重要定義:實體、屬性、神、自然、自由、必然。
實體(Substance)、屬性(Attributes):這兩個觀念從亞里斯多德開始,在哲學史上一直被重複著,然而一直都講不清楚。我試著用物理學的觀點來說明它,然後再來看看斯賓諾沙的看法。物理學用粒子(或波)的觀念來指一樣東西,然後透過物理量,即時間t、空間s、質量m、即速度v、加速度a、動量p、能量E來描寫粒子(或波)這東西。粒子即實體,時間t、空間s、質量m、速度v、加速度a、動量p、能量E等物理量即屬性。粒子(或波)這東西與其物理量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就是說實體與屬性是兩個不同的觀念。

實體、神、自然
實體由物理學的觀點是多的,有許多粒子,許多實體。然而斯賓諾沙把實體定義是唯一的,就是說他把許許多多的粒子約化為一個單位,即把宇宙看成一個單位。用他的術語即實體是唯一的,自然是是唯一的,神即是自然,神是唯一的。也就是說,實體、神、自然是可互換的觀念。

斯賓諾沙在談到自然的時候,說到生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ns)與被生產的自然(Natura Naturata)。這是一組相當混擾的觀念。我們現在以陰陽學的公式來定義實體、神、自然,然後再解釋生產的自然、被生產的自然,然後再說明斯賓諾沙重要的觀念:自由與必然。

In^An→T4

2
 
│T4│=1 

我們以實體定義In. 以自然定義An.  以神定義T4.  實體、自然、神不可分。我們以神是唯一的說明

2
 
│T4│=1 

陰陽學還有一個公式

                        i(kx-wt)           -i(kx-wt)
   
T4 (x,t) =Le                +  Ge    

 
我們以實體、自然、神的屬性定義T4 (x,t) 生產的自然定義G被生產的自然定義L 

自由與必然
斯賓諾沙說生產的自然是內在因,是意志。存在是自由的。斯賓諾沙又說被生產的自然是外在因,是理智,是本質,是必然。於是我們可以以內在因、意志、存在、自由定義G可以以外在因、理智、本質、必然定義L
我們用陰陽學的公式來解說斯賓諾沙的自由與必然,就是說在實體、神、自然那裡,一方面存在著自由,存在著人無法捉摸的神秘。另一方面又存在著理智、邏輯、本質、科學的必然性。自由與必然在實體、神、自然里頭互補。 

一神與泛神
我們來比較一神與泛神的觀念,基督教傳統的一神觀念,創造神與被創造自然是對立的。亞里斯多德用第一動因說來解釋創造說,但自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後, 第一動因說已站不住腳。斯賓諾沙用自由與必然的互補來說明神與自然的互攝關係,似乎更能為相對論所接受  

理性主義
除了笛卡爾、斯賓諾沙外,還有來布尼茲,他們三個哲學家都住在歐洲大陸,都認為經驗不可靠,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他們都是文藝復興初期的哲學家,哲學史上稱他們為近代哲學的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是相對於英國的經驗主義的。自從希臘哲學開始,便有經驗主義理性主義的影子,我們把主張萬事萬物一直在變化,拔足急流已非前水的Heraclitus,歸類為經驗主義。把主張世界不變的Parmenides歸類為理性主義。到了中世紀,我們把感性的奧古斯丁歸類為經驗主義, 把理性的多瑪斯歸類為理性主義,我們以陰陽學個公式來定義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

                   i(kx-wt)     -i(kx-wt)
T0(x,t)=Le               +Se
我們以經驗主義定義S,以理性主義定義L。後來德國哲學家康徳綜合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成為批判哲學。為古典哲學的最高峰我們以批判哲學定義T0(x,t).(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