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
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晏殊【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別離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柳永【鳳棲梧】: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地窖寓言與宗教信仰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著作中。有一篇著名的地窖寓言。意思是說:我們人生下來。有如一個罪人被拋棄在地窖里。地窖的上方有一天窗。太陽光透過天窗。把人的影子投射到牆壁上。人看不到自已。郤看到自已牆上的影子。轉過身來。往上看。也看到天窗的樣子。郤看不見太陽。只看到一部分太陽的光輝。

我把這篇寓言。推廣到不同的宗教上。基督宗教徒。他所看到的天窗是十字架形狀。他看到由十字架射進來的光輝。他堅信宇宙必定存在著至高無上的神。

伊斯蘭教徒。他所看到的天窗是半月形。他看到由半月形射進來的光輝。他堅信宇宙必定存在著至高無上的阿拉。

佛教徒。他所看到的天窗是轉動的法輪他看到由法輪射進來的光輝。他找回本性的光。他堅信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民間信仰。他所看到的天窗是滿天的星星。這個星是南北斗君。這個星是三拜官。這個是...。他看到由滿天星星射進來的光輝。
他堅信宇宙必定存在著一個光明體。

基督宗教執著十字架。排斥半月形。而有十字軍東征。伊斯蘭教執著半月形。而有可蘭經或者刀刃的悲劇。

堅持自已的信仰。才能得取聖寵。得取加持力。這堅定的信仰。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但如果為了相信自已的真理。而嘲笑或攻擊別人的信仰。畫十字架應該由左邊到右邊。還是由右邊到左邊。禪坐應該是張開眼睛。還是半閉眼睛。這未免是很可惜的講法。


只要我們一離開地窖。我們便會恍然大悟:所有的光輝都來自太陽。基督宗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阿拉。佛教的本性。民間宗教的光明體。指的是同一東 西 。在地窖里我們稱太陽為:上帝。阿拉。本性。光明體。因為我們有原罪。我們有業障。我們只能透過不同的名辭來稱呼太陽。如果在地窖里沒有天窗。就永遠看不到陽光。人只有透過天窗。人才能看到光輝。這一點認同。應該不會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什麼樣子才算天窗?什麼條件才算宗教?是不是十字架形的。半月形的。轉輪形的。才算天窗。而星星形的。就不算天窗。我的看法。只要能讓太陽光進來的。都算天窗。十字架形是天窗。半月形是天窗。法輪是天窗。星星亦是天窗。以色列制的是天窗。印度制的是天窗。義大利制的是天窗。阿拉伯制的是天窗。怎麼惟獨台灣制的不是天窗?台灣制的就是迷信?親愛的朋友!你能跟我共同思攷這問題嗎?我們怎麼對自己的文化,信仰,這麼沒有信心?

一定要遠來的和尚才會念經嗎?你以為你信的基督宗教是唯一真理嗎?亞伯爾罕的子孫以色列人也這樣說嗎?你以為佛教是唯一真理嗎?你知道佛教已在印度消失了嗎?我們的民間果真迷信嗎?不對!不對!我們只是迷信:我們的民間信仰是迷信。

你能夠冷靜的來思索:這個擁有百分之八十信徒的信仰是否不是宗教?是否是迷信嗎?

有人說宗教的構成。一定要有個教主。有個教義。有個教團。那誰是猷太教教主?亞伯爾罕?摩西?大衛王?基督宗教開始三百年的教團在那里?這些規範都是學者定出來的。宗教信仰比這些規定都要生動得多。

不知基督宗教的神學家。能不能幫我們建立民間信仰神學?不知佛教的佛學家。能不能幫我們建立民間信仰神學?我們民間信仰。至少已存在四百年。或者幾千年。祂的神學理論。有待整理。你的無量功德。將使你的基督宗教佛教信仰。在這塊民間信仰的肥沃土壤上生根結果。基督真理不應在這塊土地上。只停留在百分之五的比例。
(25.Dez.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