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iwannet.de/zhuzi.jpg宋明理學與陰陽學

我們以心學家、理學家為主軸,然後記述其思想內容,並與陰陽學作比較。

朱子的理學
1)
太極、陰陽、理氣
天地之間,有理有氣,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氣也者,形而下之器也
太極形而上之道也,陰陽形而下之器也
無極而太極,只是說當出皆無一物,只有此理而已

我們以理定義陰陽學的L,以氣定義G
以道定義T4,以1定義太極。
以陰定義In,以陽定義An
陰陽學的公式如下:
An^I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2
│T4│=1
就是說,陰(In)(An)的互為接觸,產生道。一陰一陽之謂道。道(T4)在時空中,周流不殆,而其中包括了理(L)與氣(G)
屬於理稱為形而上,屬於氣稱為形而下。道的總合稱為太極。
2
│T│=1

注解:
a)
依照現在天文學的知識,宇宙最初狀態是,密度極大、空間極小、時間極大的狀態。我們可稱為黑洞狀態。我們似乎可把黑洞狀態稱為無極,而爆炸後的宇宙稱為太極。無極的狀態,並不只包括理亦包括氣。理氣是永遠存在在道里頭的。在太極如此,在無極亦如此。
b)
朱子認為天地之初只有理。朱子的理好像更椄近柏拉圖的說法.柏拉圖的理念在我們的陰陽學中,可以有 種定義法:一為本體,即陰In,一為現象中的理,即邏輯 l.一為理氣,L 還有一種,T4.我們把朱子定義L.

2)

人之所以生,理與氣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窮,然非是氣,則雖有理而無所湊泊,故必二氣交感,凝結生聚,然後是理有所附著,凡人能言語動作思慮營為皆氣也。而理存焉。”.“心統性情”.“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動。”.“問:靈處是心抑是性?曰:靈處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

在人身上的理氣,是屬宇宙理氣的一部份。而人身上的氣亦有二氣交感。我們以二氣定義陰陽學的
a'vA'(a')
pvP(p)
[a'vA'(a')]^[pvP(p)]→
T1 稱為二氣交感,以心定義T1

我們以人道德的理定義陰陽學的A,以情(或氣)定義P
                                     i(kx-wt) -i(kx-wt)
依陰陽學公式 T1(x,t)=Ae     +Pe
即所謂心(T1)統性(A)(P)

3) 修養
有稟氣之清者,為聖為賢,如寶珠在清冷水中。稟氣之濁者,為愚為不肖,如珠在濁水中。所謂明明德者,是就濁水中揩拭此珠也。”.“存天理,滅人欲,‧‧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圍拔守,人欲自銷鑠去。

在上節中,我們以二氣定義a'vA'(a')pvP(p)。在這節中,我們更準確的以氣之清者定義a'vA'(a'),以氣之濁者定義pvP(p)
擁有a'vA'(a')為聖賢,擁有pvP(p)為愚不肖。明明德即要除此pvP(p),除此人欲。格物致知,即在天天除此人欲,有一天此人欲去除。只存a'vA'(a'),只存清之氣,即豁然貫通。

注解:
1)
這種滅人欲,存天理的說法,近似康德說的使主觀原則合乎客觀法則。
筆者認為這種一滅一存的說法。並不圓融。人欲並不能與壞事劃等號,而且滅了人欲,有如少了氣。那陰陽二氣即不能調合。少一氣的修養,在具體的修養上,並不切實際。應該說,要在陰陽二氣之間找到平衡點。即在人欲與天理之間找到平衡點。或主觀原則與客觀法則間找到平衡。平衡點因時空而有異。平衡點找到則二氣將互為交感。然後道流周流不殆。如此才算是豁然貫通。才算明明德。這種說法比較合乎陰陽學的說法。即[a'vA'(a')]^[pvP(p)]→T1
2)
心學學派把朱子的用力之久工夫稱為支離事業。但無論如何,這仍是一種修養方法。有如禪宗的悟道。除了慧能的頓悟之外,神秀的漸悟仍有其價值。

http://www.taiwannet.de/amaizrul.gif

陸象山的心學
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滿宇宙,無非是理。”“此理塞宇宙,所謂道外無事”.“道塞宇宙”.“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萬物皆備於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先立乎其大者”.“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陸象山把心把道把理把宇宙,當作一件不可分離的完整體看待,這是易簡工夫。我們比照陰陽學:
I^[InvAn]→
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以我定義I,以宇宙萬物定義[InvAn]
以道定義T4(x,t),以理定義L
                                         i(kx-wt) -i(kx-wt)
陸象山把I,[InvAn],T4(x,t),Le      +Ge

當作一回事,不願分析其內容,所謂易簡工夫T4而朱子對上面內容,卻詳加分析,所謂支離事業T1。朱陸的方法雖然不同,但其內容本質卻是一樣的。兩者在陰陽學里頭,都能得到圓滿的解釋。


王陽明的心學
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故夫為大人之學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復其天地萬物一體之本然而已耳。”.“明明德者,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體也。親民者,達其天地萬物一體之用也。”.“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此其至善之發現,是乃明德之本體,而即所謂良知者也。


我們以良知定義陰陽學的a'vA'(a'),以私欲定義pvP(p)
陰陽學的公式 [pvP(p)]^[a'vA'(a')]→T1
                 i(kx-wt) -i(kx-wt)
T1(x,t)=Ae        +Pe

私欲與良知接觸時,大人將去其私欲之蔽,即除去pvP(p),只存a'vA'(a')

然後自明其德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一體之體也。”.我們以明明德定義avA(a),以天地一體之體定義In.

依陰陽學公式便是[avA(a)]^In→|T2|.此時我與天地成一體,不分爾我。明了德之後,還要返回現象界親民。我們以自我本體定義p'vP'(p'),以天地一體之用定義An.

依公式親民便是[ p'vP'(p')]^An→|T3|

明德親民後為止於至善,我們以下列公式說明止於至善:
In^An→T4
              i(kx-wt)    -i(kx-wt)
T4(x,t)=Le
      +Ge

心學對宇宙的分析,沒像朱子那麼詳細支離,然而卻為大學的修養過程,作出全套的詮釋。


論:
1.
中原哲學在先秦時代,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漢朝後獨尊儒家,後佛學入主中原,產生思想界的狂瀾。其浪潮澎湃不已,並與中原文化形成,所謂儒釋道,互為消長。到宋明時代,儒家提出的宋明理學,已不是純屬儒家,已滲雜釋道思想。這也就是說宋明理學是以佛老的思想在解釋儒家.宋明理學所站總結過去中原思想的地位,但本身並無創見

2.
宋明思想有所謂,朱子的理學與陸王的心學。依我們陰陽學的分析,心學與理學並無思想本質的矛盾。它們之間是互補的。心學傾向立其大者簡易工夫。由陰陽學觀點來看,它由T1T2T3,以至到T4,它完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朱子的理學,他善於分析所謂支離事業。他從T1T4把每一階段的內容,即陰陽理氣的互為辯証關係,分析得淋漓而得體。
30.10.962012/7/24整理)

http://www.taiwannet.de/fieruled.gif